Trust 货币能发行自己的货币吗?技术可行与合规红线的双重审视

 

当探讨 “Trust 货币能发行自己的货币吗” 时,首先需明确核心概念:这里的 “Trust 货币” 实际指向 Trust Wallet(去中心化数字钱包)及其生态代币 TWT(Trust Wallet Token)。从技术角度看,依托区块链平台发行代币完全可行,但 “发行货币” 涉及法定货币地位与监管合规,二者存在本质区别。在我国监管框架下,任何私人或企业发行虚拟货币的行为均属非法金融活动,这构成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。

从技术实现层面,Trust Wallet 所属团队具备发行代币的技术能力。作为币安旗下的去中心化钱包,其原生代币 TWT 正是通过币安智能链(BSC)的 BEP-20 标准发行,总量 100 亿枚,用于生态内支付手续费、社区治理等功能。这类代币发行依赖智能合约编写,开发者只需选择以太坊、Solana 等公链,遵循 ERC-20、SPL 等代币标准完成代码部署,经过测试网验证后即可上线主网。技术门槛主要体现在智能合约审计与安全防护,避免出现漏洞被黑客利用,TWT 发行时便通过了 CertiK 等机构的安全审计。

但 “发行代币” 绝非 “发行货币”。货币本质是国家主权背书的一般等价物,而 TWT 等虚拟代币仅为区块链生态内的价值载体,不具备法偿性与强制性。我国 2021 年十部门通知明确指出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包括代币发行融资、交易兑换等均被严格禁止。司法实践中,夏某某等人通过发行 “锎币” 非法集资的案例已被认定为集资诈骗罪,主犯获刑并处罚金,这表明任何虚拟货币发行行为在我国都面临刑事风险。

Trust Wallet 虽在部分国家合规运营,但其代币 TWT 在我国境内的流通使用仍属非法。根据监管要求,金融机构不得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账户服务,互联网平台严禁为其提供营销宣传,境内用户参与 TWT 交易不仅不受法律保护,还可能因资金流涉险导致账户冻结。更关键的是,虚拟代币发行常伴随 “拉人头返利”“虚假应用场景” 等传销特征,2025 年宁波警方破获的虚拟货币诈骗案中,诈骗分子正是通过仿造钱包 APP 发行虚假代币,涉案金额达 4.6 亿元。

综上,Trust Wallet 所属团队虽具备技术能力发行代币(如 TWT),但在我国法律框架下,任何形式的虚拟货币发行均属非法,更不可能获得法定货币地位。“发行代币” 的技术可行性与 “发行货币” 的法律禁止性形成鲜明对比,投资者需认清虚拟货币的非法金融活动本质,远离相关发行与交易行为,避免陷入财产损失与法律风险的双重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