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手中持有的近百万枚比特币,若按当前市价计算价值超千亿,却从未有过一笔转出记录。这位匿名者为何始终 “按兵不动”,成了加密货币领域的又一谜题,背后藏着对理念的坚守与对市场的敬畏。
最核心的原因或许是对 “去中心化” 理念的守护。中本聪在白皮书里明确,比特币要摆脱对单一权威的依赖。若他大量抛售比特币,不仅会引发价格暴跌,更会让市场意识到 “创始人” 的影响力仍能左右全局,这与他构建 “不基于信任的系统” 的初衷相悖。创世区块里的比特币如同 “锚”,只要不动,就始终在传递一个信号:比特币的价值不由某个人掌控,而由网络共识支撑。
对市场稳定性的顾虑同样关键。中本聪持有的比特币数量占总量的 0.5%,一旦进入市场,庞大的抛压会瞬间打破供需平衡。2013 年比特币价格首次突破 1000 美元时,仅某交易所的少量抛售就引发 30% 的跌幅,若中本聪的持仓动起来,后果不堪设想。他在 2010 年的邮件中曾提过 “避免市场波动”,或许早早就做好了 “永不套现” 的打算。
身份保密的需求也让他无法轻易出手。比特币的区块链交易是公开可追溯的,若中本聪转移资产,专业机构能通过地址关联、交易模式分析锁定其身份。他淡出公众视野的核心目的,就是让比特币脱离 “创始人光环” 独立发展,抛售行为反而会将自己重新拉回聚光灯下,违背匿名的初衷。
更深远的是对长期价值的信念。中本聪在早期邮件中多次强调,比特币的价值在于 “成为全球通用的电子现金”。他或许相信,当下的价格仍未触及比特币的潜力,而手中的比特币更该作为 “种子”,留在网络中见证这一愿景的实现,而非变成短期套现的工具。
如今那些沉睡的比特币,已成为加密世界的精神图腾。中本聪的 “不卖出”,比任何宣言都更有力地诠释了比特币的内核:真正的去中心化,始于创始人主动放弃对它的掌控。